105天,14公斤 (一)

Ya-Liang Allen Chang
5 min readOct 22, 2019

--

終於到了可以發心得文的時候了!這四個月可說是相當刺激,歷經各種身體變化,挑戰自我極限,想在這邊留下一點紀錄。

緣起

經歷了四處奔波、砸錢跟時間檢查的一個月後,每個醫生都搖搖頭。

「換別間看看吧。」

我有一雙「很直」的O型腿,除了失望與無奈,好像也不能說什麼。不過原本的計畫是全部泡湯了。

「啊要不要減重看看?」在實驗室跟同學聊起這件事情之後,一個朋友湊過來說。

「減重?」

「恩,減重,你就少吃點就好了。」

其實這句話回想起來,就是貫徹105天,我唯一在做的事。

減重大概就是二分靠運動,八分靠飲食

於是大概就從六月初去加州CVPR之前,我不正式地開始了我的減重之旅。

減重之旅:啟程 (第 1 ~ 60天)

體重:66公斤,BMI:20.37,正常

由於也不太確定以我這種原本就偏瘦的身材(180/66/體脂12%左右),到底是不是減得下去?爬了一些文後,便決定姑且先從一天少吃700大卡開始。

一公斤脂肪可以產生7700大卡,所以我估算大概11天可以減一公斤。

註:其實這樣算並不正確!吃太少熱量會造成肌肉流失。正常增/減重建議從一天多/少吃300~500大卡開始,減重是長期的習慣養成,若可以一個禮拜瘦兩三公斤,那一定只是身體流失水分,因為一般人一個禮拜不可能少吃一兩萬大卡;沒有減到脂肪,很快就會復胖。減重如果不能持續好幾個月,那就該調整計畫!

熱量計算

很快我就發現,其實我不是那麼知道每天自己真的吃了多少大卡,就算知道了早餐吃多少,到了晚上也不記得總共吃多少了,有點困擾。

於是我下載手機app記錄我每天每餐吃的熱量,知名的幾個app應該大家google一下就有了,這邊就不再打廣告。

只要打食物名稱或掃一維碼就可以估算熱量,還滿方便的,但有時候會不太準。沒有在資料庫裏面的也可以自己登記。
可以直接掃碼找食物,滿方便的

養成習慣後我在家吃飯食物大多會過電子秤,在外吃飯每餐也大概能準確的估算都知道熱量多少。

我的基礎代謝率 (BMR, Basel Metabolic Rate)大概是1600左右 (可以用計算機算 https://ifitness.tw/bmr-and-tdee/), 每日總消耗熱量 (TDEE, Tot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)大約是2200,一天要少吃700大卡的話,大概就是一天吃1500大卡

菜單

健康、營養均衡的1500大卡左右的菜單大概是長這樣:

早餐 (300~400 Kcal)

  • 什錦果麥 75 g (262 Kcal)+ 豆漿 200 ml (132 Kcal)
  • 全麥麵包 100 g (250 Kcal) + 紅茶一杯 (50 Kcal)
  • 鮪魚蛋捲:蛋 *2 (160 Kcal) + 1/3 鮪魚罐頭 (80 Kcal) + 紅茶一杯 (50 Kcal)

午餐/晚餐 (400~500 Kcal)

  • 自備便當:糙米等主食 ~80 g (160 Kcal),肉類主菜 ~100 g (150~300 Kcal),燙/炒青菜等配菜 ~200g (50~200 Kcal))
  • 外食 (同上),大概會長這樣:
Source: https://buzzorange.com/vidaorange/2015/11/10/dining-to-get-fit/

零食 (~300 Kcal)

  • 水果,方便又有飽足感的芭樂和蘋果為主
Source: https://www.wgo.com.tw/blogs/health/18795

在熱量以內可以隨便吃,偶爾放縱一下;不過飲食組成其實遠比進食量重要,吃對東西其實減肥也可以吃得很飽;與其餓肚子靠蘇打餅乾果腹,不如多吃蔬菜跟喝湯。

少吃高GI (Glycemic index,升糖指數)的食物改吃低GI飲食(比如白米改糙米,吐司改雜糧),會讓血糖波動幅度變小,就比較不容易餓,減起來滿輕鬆的。

每天大概就吃1500大卡左右,偶爾多一點超過也沒關係,這個時期減重很快(後來發現其實是因為減掉肌肉),每天早上量體重大概都會穩定少0.1公斤,成就感滿滿。

好像,減重也沒那麼困難…?

Next: 105天,14公斤(二)

--

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