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5天,14公斤 (四)

Ya-Liang Allen Chang
4 min readNov 17, 2019

--

Previous: 105天,14公斤 (三)

後記:一些有趣的發現

  • 減重之前我幾乎不太吃辣,但開始吃生酮之後就可以吃到很辣,甚至可以把辣椒醬加代糖當點心吃,減重之後也開始可以吃辣了,非常奇妙。
  • 少吃東西就會怕冷,減重的時候冷氣溫度可以調高;多吃東西就會生熱,增重時衣服可以穿比較少也不會冷。
  • 減肥會瘦哪裡是命。我瘦14公斤,肚子的脂肪沒有差太多,還是看不到很明顯的腹肌;但是屁股大概從D+變A-(忘記量三圍)。不過胖回來的時候肚子脂肪也有變多。
  • 減重讓改變了我先前不健康的久坐生活。因為屁股沒肉、坐著骨盆會痛,而且得要常走路消耗熱量,所以就慢慢養成不習慣久坐的屁股(?)骨盆前傾似乎也有改善。現在工作都習慣站著跟坐著交替、時常走動。

後記:運動

減重八分靠飲食控制,只有剩下兩分靠運動;但是運動可以減緩肌肉流失,一般會建議減肥時搭配有氧跟無氧運動。減重初期每天吃1500大卡的時候,什麼運動都還可以做;到後期只吃900大卡,便全身肌肉無力,連騎腳踏車都很痛苦。不過為了在不健康的狀況保持健康的身體(?),我在減重時也保持每天運動的習慣,提高每天的熱量赤字。

能做的運動大概有幾種:

瑜珈

開始減重才發現,瑜珈真的是一個非常棒的運動,可以調整身體狀況,平衡肌肉,提升專注力。練一小個半時的瑜珈消耗的熱量並不多(大概兩百多大卡而已),但是可以讓身體保持健康,原本因為生活上姿勢不正常有的痠痛,練瑜珈都可以逐步改善,而且減重沒有肌力的時候也可以做。非常推薦。

游泳

我減重掉的肌肉大部分都在大腿,所以到後期連跑步都有困難,但是在游泳時有水支撐體重,游泳也可以只靠手臂的力量前進,因此我大概每個禮拜會去運動中心游泳兩三次,結束後三溫暖(到後期基礎代謝率下降,身體會很冷)。

散步

到減重後期,最常做的活動大概就是散步,因為即使全身無力,也可以很慢的走路消耗熱量。原本騎腳踏車的路都變成用走的,一個星期大概會走40~50公里,基本上把附近的街道都走過一次,發現很多有趣的地方。

後記:減重之後

減重結束當晚

減重結束後一時興奮,覺得精神不錯,就還到處跑,又吃了很多碳水化合物,直接脫酮,晚上疲勞感全部上來,沉積四個月的壓力爆炸,整個人跟死了一樣。

減重結束後兩天

因為補水及進食,馬上回到57公斤。身體感覺還是很虛弱,但是吃了碳水後肌肉比較有力氣了。

減重結束後三周

三周放縱自己隨意進食吃,吃遍各種減重時沒吃的零食,不過還是繼續記錄攝取的熱量,發現大概每天都吃到3500~5000大卡,相當於四、五天就會胖一公斤,非常誇張。這樣其實真的吃太多了,脂肪細胞會囤積不了多餘的熱量而發炎,久了身體會很不舒服。

瑜珈還是每天做,兩周後覺得身體比較好了,就開始一周六天的重訓復健計畫,雖然每天還是會吃到3000~5000大卡,不過身體沒有發炎了,對食物不正常的渴望也慢慢降低,並感受到肌肉量有逐漸恢復。

減重結束後一個月

我體重已經回復到66公斤,但是食慾還是比減重前高,體重持續上升。體態差最多的是屁股跟大腿,減重時屁股完全是扁的,大腿肌都流失;體重回來之後配合重訓,屁股跟大腿也恢復的很快。

減重結束後一個半月

體重上升至前所未有的70公斤!食慾比較降低一些,沒事不會從早吃到晚,但是一開始工作還是會不停吃東西。由於出國的關係,有一兩個禮拜沒上健身房,又開始囤積脂肪。明顯感覺到臉變得比較圓,肚子上的脂肪也變厚了。

最後給大家欣賞一下我這幾個月來刺激的體重曲線:

辛苦減的體重,一下就可以回來了…

我覺得即使是很瘦的人,增重還是比較容易的XD 畢竟減重每天頂多少吃1000大卡,一個月最多只能減四公斤,還會遇到瓶頸,而且食慾被限制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,最基本的需求沒有滿足,就沒有心思追求其他目標;增重時多吃的熱量很容易可以到2000大卡,一個月可以加八公斤,速度很快,雖然也是不健康,會發炎不舒服,但是相對沒有限制進食那麼痛苦。

體重控制總歸來說,就是一個習慣問題;如果減肥成功後又回復先前的飲食習慣,那一定很快就會復胖。

下一步

原本預計要花兩年時間從52回復到70,結果90天就達成了,現在覺得體脂有點過高。下一步想試試逐步調整成Paleo/Keto/Low-GI飲食,盡量避免高糖份的食物,目前還在適應中。目標應該是持續運動、75公斤、體脂12%以下!

Acknowledgement

最後要感謝這段期間家人包容與支持,朋友的關照,以及女朋友的陪伴,才能讓這趟旅程走得那麼順遂:)

~減重系列 完~

--

--